湖南教育厅:正处理某明星相关投诉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根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务院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并于近日挂牌成立。这样来看,生态对于环境具有本根和规范的意义。
相继提出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从总体上说,组建生态环境部,能够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系统整体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为突出的特质和要求,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生态文明领域大部制的科学构想。此外,新组建生态环境部还有利于统筹城乡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区域环境污染治理。从整体上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过去部门职能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监管盲区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的制度支撑和有力的体制保障。现在,组建生态环境部就是这一构想的创新性实践和制度化体现。其目标是形成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我国空间数据自给率,形成空间信息产业链,保障环境保护、现代农业、防灾减灾、资源调查、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
二是研发包括红线监管业务系统、移动核查与执法系统、综合会商与服务系统、数据处理与加工系统、星地协同与调度系统在内的五大业务系统。累计向全国环保系统40多家单位免费分发高分一号卫星16米遥感数据41.6TB,培训地方环保部门相关技术人员110人,有力推动了地方高分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问:与高分五号卫星紧密相关的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专项,卫星中心是如何参与的?目前有哪些主要进展?答: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实施。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可用于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与评估、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自然保护区监测与评估等工作。
三是建设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终端设备、系统软件等计算机软硬件支撑平台。二是高分环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卫星中心利用高分一号、二号、四号卫星等数据,在大气环境方面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大气污染源、气溶胶光学厚度等进行了遥感监测,在水环境方面对太湖流域水华、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等进行了遥感监测,在生态环境方面对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矿产开发生态破坏、生境信息等进行了遥感监测,在环境监察执法方面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全国28家取缔退出的高尔夫球场进行遥感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全谱段光谱成像探测仪的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为40米,这在国际上将是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民用卫星。4个大气载荷中,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高达0.5纳米,主要探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的光谱分辨率达0.27个波束,主要探测二氧化碳、甲烷等。生态环境领域中,高分五号卫星可有效探测大气污染气体、港口/船舶大气污染、温室气体等。一期工程项目已完成高分一号、二号卫星应用示范和高分三号、四号、五号卫星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形成19项高分应用技术标准并于2017年4月国家航天日期间公开发布,环境应用示范系统已开始运行并在环境遥感日常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4月完成项目预验收和审计
四是加大对中央环保督察和环境监察执法的支撑力度,开展污染源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和重点工业聚集区等污染源无人机遥感巡查,紧盯违规排放、违规开发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切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及结果回头看遥感技术支持,强化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区域生态破坏等遥感监管,做好污染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遥感应急监测与评估。可以说今天卫星的成功发射,凝聚了一批航天人的辛勤和汗水。为落实国家和生态环境部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指示精神,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并提出构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的建议,2017年10月,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总投资经费近2.9亿元,新增土建面积1万余平方米。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和高分五号卫星的技术特点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近几年遥感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情况?答:卫星遥感监测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量大、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是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来看,生态环境部在卫星、航空遥感能力建设以及生态红线监管能力建设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构建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能力和保障条件,系统建成后,将有力支撑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统一监管等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遥感监测结果被纳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分体系,有力支撑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和评价工作。新建了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站,具备了同时接收9颗国内外卫星数据资源的能力,为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数据保障。
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那么环保领域生态遥感监测是否有能力达到要求?答:首先,回答是肯定的。根据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需要,提供7个省区遥感影像和监测报告,完成甘肃河西走廊水电开发遥感监测,上报专报1期、专题图件4套,提取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流域水电开发信息150个,有力支撑了中央环保督察和环境监管执法。另外,生态环境部积极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论证,经协调努力,与生态环境部密切相关的26颗环境监测后续卫星均被纳入规划。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实现了全国重点湖库水华、富营养化、饮用水水源地、城市黑臭水体、流域岸边带、良好湖库等遥感动态监测,开展了300多个饮用水水源地、30多个重点城市黑臭水体、80多个良好湖库等遥感监测与应用工作,有力支撑了我国水污染防治。高分五号卫星是目前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它的发射将填补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对于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还建成了可同时接收多颗卫星数据资源的地面配套设施。
最后,还需要切实加强环境遥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保障国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卫星遥感监测具有大范围、高时效、高重访、定量化监测的优势,作为环境监测的天眼,必将成为生态环境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利器。同时,在水污染防治、生态监管等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兼顾国土资源勘察、气候气象监测等应用需求,也将在国土资源、气象等领域发挥支撑作用。
在大气环境遥感方面,实现了全国秸秆焚烧、灰霾、大气颗粒物、二氧化氮、沙尘等遥感动态监测,并在重污染天气应对、国家重大活动(如杭州G20峰会、北京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等)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落实祁连山中办国办通报,技术对接和沟通青海、甘肃两省,完成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一是加大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支撑力度,持续做好三湖等重点湖库藻类水华及富营养化遥感动态监测与预警,强化城市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区域流域面源污染遥感监测分析与评估,加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区域水污染遥感动态监测。在生态环境遥感方面,实现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岸带动态变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等遥感监测,完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724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遥感核查。要求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成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环境应用示范系统平台,提升了环境遥感的定量化和精细化水平。
适时举办高分五号卫星应用技术培训班,扩大高分五号卫星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激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卫星遥感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和支持环境卫星遥感工作。有幸,在工程总师、八院高分五号卫星系统总指挥、总师以及逾500人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逾5年研制,今天终于圆满成功发射升空,考虑到其难度,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目前,项目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光谱卫星遥感发展的里程碑,也为我国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组建生态环境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严格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保护作出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具体来看,下一步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重点主要包括3个方面。同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卫星遥感环境监测与监管应用,可推动我国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发展、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面向立体发展,是实现环保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中,作为环境一号卫星后续星的两颗16米光学卫星2016年获批立项、正在研制,1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1颗高光谱观测卫星2017年获批立项并启动研制,1颗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今年也将立项。
生态环境部的组建,就是从监管者的角度,把它统一起来,落实总书记的要求。2018年5月9日凌晨,高分五号卫星发射。
卫星交付使用后,全面进入环保应用示范阶段。另外,在数据产品服务方面,生态环境部向全国200多家相关单位分发遥感数据产品,数据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环境遥感业务运行支撑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卫星发射成功后,我们也将继续组织做好工程实施和后续的应用工作。建成了全国十年生态变化遥感调查评估系统平台,环境遥感业务运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